庫存 Defect 對於團隊生產力是有害的

在測試工程師的世界裡,Defect 像是勳章、獎狀,是在無數個版本裡殺進殺出後取得的輝煌功績。而 Defect Tracking System 是展示區,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都被陳列在這裡,供團隊追溯與回憶。

但東西放久了會生灰塵,Defect 放久了則會出現 破窗效應,於是展示區成了高亮區,團隊成員開始踢皮球或是無視這些 Defect,如何管理好 Defect 成了個難題。

在敏捷軟體開發模式裡,我們將大型功能切分成數個小功能並透過迭代 (Iteration/Sprint) 的方式來進行開發工作,而每個迭代理會挑選數個 User Story 來進行。

但運作上我們很容易的就變成 Mini Waterfall:

mini-waterfall
Mini Waterfall

Mini Waterfall 繼承了其原生的缺點: 回饋不夠即時重工開發測試團隊間易形成對立

在這樣的運作模式裡,這些被認定已經開發完成的 Story 在進入到測試階段後,可能會被發現這裡有個 Defect 那裡遺漏了些規格,於是開發與測試間展開了一場對峙,Solution 與 Defect 成了乒乓球,一來一往的傳遞著。時間成了仲裁者,無法被即時修正的問題普遍的作法就是延後,日積月累形成大量的已知 Defect。

Defect Ping Pong
Defect Ping Pong

開發與測試應該是一體的

開發與測試是密不可分的,他們彼此手拉著手共同前進,開發程式時我們會寫一些程式,做一些測試再寫一些程式,直到程式完成為止。那為什麼在專案的測試上,要將測試視為一個獨立的里程碑 ?

開始移除迭代裡的測試里程碑吧!將測試視為開發工作的一部分,同時避免同時進行多個 Story,它除了增加工作管理上的困擾外,並不會提高團隊整體的生產力。

agile development
停止繼續 Mini Waterfall

這樣的改變可以讓團隊從開發優先的思維轉變為修正優先

  • 開發優先: 優先完成開發,再進行測試。
  • 修正優先: 暫緩開發工作,先優先修正問題,再繼續後續的開發。
W. Edwards Deming
品管之父 – 戴明

兩種思維看似差異不大,對於團隊的工作文化卻有劇烈的影響。開發優先意味著 Defect 會先被擱置,待開發工作完成後,再依據其重要性來依序修正,而那些低優先順序的 Defect 往往會因為時程因素而被擱置。

這會逐漸形成一種壞味道,在幾個迭代後,那些無法被即時修正的問題,會從個位數蔓延至十位數、百位數,團隊也開始忽視這些被擱置的 Defect,因為多一個不多,少一個不少,在這種情況下很難有人可以持續保持對於 Defect 的正面態度。最終這些 Defect 累積成龐大的清單,無法消化也難以被管理。

Zero-Defects

讓這些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的 Defect 當作有機肥料任其自然淘汰是種做法,但採取優先修正的策略可以更積極的面對問題與確保主導權。

優先修正的概念又稱為 Zero-Defects,於 1964 被正式提出,更早的概念則可以追溯至二次世界大戰期間。

這樣做有幾個可能的好處:

  1. 工作目標一致,減少在不同 Story 間切換造成的 Context Switch 浪費。
  2. 減少 Undone 數量,一個確實完成的 Story 好過有兩個完成 50% 的 Story。
  3. 減少 Defect 庫存,更易於管理與聚焦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物上。
  4. 工作文化上的改變,團隊對於擱置 Defect 的容忍度會變低,自我要求變高。

要跨出這第一步,可以從重新建立對於 Defect 優先權的共識開始,簡單易於遵守的規則有助於團隊理解與遵守:

  1. 立即修正: 停止開發工作,立即修正該 Defect。
  2. 稍後修正: 可以延至下一個迭代再修正,視為一個 Improvement User Story。
  3. 有空再修正: 庫存起來當 Product Backlog,每 2 個迭代重新排序或刪除它。

Defect 會導致團隊生產力下降

W. Edwards Deming
品管之父 – 戴明

Defect 是衡量軟體品質的關鍵指標,欠佳的品質會造成團隊必須反覆地執行測試與修正,而這每一次的往返都會剝落團隊的生產力,採取 Zero-Defects 的策略,減少 Defect 的庫存可以從今天就開始做起。

發表留言